阳光升学网-高校招生-招生咨询-招生报考-报考信息等权威的高校招生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学习辅导

【高考阅读】诗词鉴赏无从下手?其实做到这三步就OK了
发布时间:2017-12-28 09:49 发布作者:中国阳光升学网 浏览量: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不少考生的复习费时耗力,却收效甚微。考生背了很多答题模式、答题技巧、答题步骤,但真正到了考场仍一头雾水,得分不理想。问题的关键在哪儿呢?其实,做好诗歌鉴赏题需要适合的步骤和方法,步骤和方法对了,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这个循序渐进的步骤大致分三步:1.知道写什么;2.知道问什么;3.知道怎么答。


  很多考生死记答题模式、答题技巧、答题步骤,其实只做了最后一步。前两步都没有下功夫,属于舍本逐末。没有读懂诗,怎么能做对诗歌鉴赏题呢?要读懂诗,至少经历三步。

第一步

串联字面以再现画面


  也就是通过直译把文字变成形象。文字的东西再多也是有限的,形象的东西再少也是无限的。这是最基础的环节,对理解诗比较有效。



第二步

整体把握诗作内容


  任何一首诗,其实都有几个要素,考生就是要知道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在做什么事。如果读完诗,不能准确梳理这几个要素,那么对诗歌的理解还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以范仲淹的《苏幕遮》为例,有考生说写的是黄昏,因为“山映斜阳天接水”,也有的说是夜晚,因为“明月楼高休独倚”。这都属于把诗歌割裂开来,写景没有看到角度,“明月楼高休独倚”,词人是站在楼上远望;并且忽视了上下阕的联系,没有看到范词中时间的流动。这首词的意思是,诗人为排遣羁旅愁思,登楼远望,从黄昏时分一直伫立到明月高悬。他借酒消愁,反而勾起无限的悲哀,以致到深夜都不能入眠。这首词是一个整体,但考生往往是盲人摸象,对诗的理解是支离破碎的。


  所以,读懂诗的关键,是要有联系的观点,要从整体上把握诗的内容。



第三步

借助台阶读懂诗作


  在读诗歌的过程中,考生要学会借助台阶。题目、作者、注释、题干都可能是台阶。


① 借助题目的台阶


  比如,陈与义的四句诗:“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读了之后,有的考生就觉得是写一些景,这些景是散的,是没有魂的。但看了题目“早行”后,才知道所有的句子有一个魂。每个句子都没写到“早”,但都体现了“早”。


  第一句,露侵驼褐晓寒轻。“驼褐”,是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诗人穿上此衣,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不言而喻。突出了“早”。

  第二句,星斗阑干分外明。“明”是为了写“暗”。黎明之前,天色之黑,所以天上的星斗被反衬得“分外”明亮。

  第三句,寂寞小桥和梦过,是说作者睡眼惺忪地经过寂寞的小桥,突出“早”行。

  第四句,稻田深处草虫鸣。诗人在这里用了反衬手法。寂中有声,更反衬出四野无人,一切都在沉睡。确实是早啊!


  每一句都没有写“早行”,但“早行”却是理解这首诗的钥匙。读者通过想象,主人公在马上摇晃,时醒时睡,时而睁眼看地,时而仰首望天,凉露湿衣、虫声入梦……一幅独特的“早行”图宛然在目。


  所以说,题目往往是解诗的钥匙,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台阶。




② 借助作者的台阶


  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李煜……对于熟悉的作者,他们的风格、常常抒发的情感,考生要心中有数,再细读诗的内容,会有心领神会的感觉。另外,文学常常能折射时代的影子。对于熟悉的朝代,比如盛唐、北宋、南宋等,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时代,再了解诗意时往往能站到一定的高度。比如下面的诗: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问题: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在考生的积累中,陈与义不属于特别熟悉的诗人。既然只是因为思念故土而惆怅失意,解除这一烦恼的最好方式当然是能回一次故乡。为什么“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不了解陈与义,这个问题就不知从何说起。但如果知道他是南宋初年爱国诗人,那么就会想到靖康之变、南宋偏安,摆在诗人面前的现实是: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已是亡国奴的诗人就是能回故乡也是颇为犯愁的事。


  诗歌鉴赏,其实是对综合能力的考察,往往需要考生调动多方面的积累。如果了解作者,多数情况下可以借助作者的台阶读懂诗歌。




③ 借助注释的台阶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考生尝试阅读《醉翁操》,第一句就不懂,看了注释【1】,就基本明白了。原来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想来是用以说泉声的清越圆转。把泉鸣空涧比作美妙的乐曲,在空山回响。

  所以注释不是可有可无的,和题目、作者一样,都是考题的一部分。


  其实考生在做诗歌鉴赏题时不必过于担心。虽然选入考题的诗歌不是一读就懂的,但题目、作者、注释、题干都可能是有助于理解的台阶。考生要是学会借助这些台阶,在读懂诗的路上就会走得更顺畅。对苦于诗歌鉴赏得分不理想的考生来说,答题模式虽然重要,更要在读懂诗意上下大功夫。


来源于:http://www.zgygsx.com/

更多信息请点击关注:阳光高考 阳光升学 报考信息 高校招生 高考志愿 招生考试报 北京考试院 河北考试院 山东考试院 广东考试院 山西考试院 陕西考试院 四川考试院 广西考试院 甘肃考试院 宁夏考试院 内蒙古考试院 河南考试院 湖南考试院 湖北考试院 贵州考试院 黑龙江考试院 辽宁考试院 吉林考试院 安徽考试院 福建考试院 浙江考试院 云南考试院 青海考试院 西藏考试院 新疆考试院